清朝人的辫子头型,清朝人的辫子头型图片

2024-05-02 15:28:02 首页 >  头型 >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清朝人的辫子头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清朝人的辫子头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大清王朝留的辫子代表着什么?

清朝留的辫子有明确的政治意义

清朝人的辫子头型,清朝人的辫子头型图片

在清朝之前,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,发型也没有固定要求。剃发留辫原本是少数民族的习惯,比如满族。他们认为固定的发饰和辫子代表着对祖先的崇敬。

在清朝文献里,归降叫做“剃发归降”,投降的百姓叫“剃发降我之民”。攻下城池而官民没有剃发,就不算真的降服。所以,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,满族强行要求汉族剃发易服。

公元1644年,清兵大举入关,开始入主中原。发布了“剃发令”,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“留发不留头,留头不留发”的命令。在清朝统一中国之后,剃发留辫凭借政权的力量由满族的风俗变成了满汉民族共同的风气。

清朝男人留的辫子其实就是降服的标志,标志着汉人彻底归顺了满清的统治。尽管有很多有骨气的汉人斗争、牺牲。最终更多懦弱的人还是屈服了。

飞翼君言:满清用二十万人统治汉人几千万人达两百多年,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,不要说汉奸误国,难道自己身上没有问题吗?

中国有句古话,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。在传统的中国人眼中,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由父母给予的,都不属于自己。甚至是一根小小的毛发,如果有损坏都是对父母的大不敬。

在清朝之前,中国其实就有了扎辫子的习惯。最早的扎辫子的习惯始于先秦,在如今的秦始皇兵马俑当中,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盘发的士兵的存在。但那时的中原汉族人民并没有统一的扎辫子的要求,男子也可以留自己想要的发型。基本上就是把头发盘起来,然后用簪子插进去。

而将男子发型进行统一扎辫子要求,是从清朝开始。在很多清朝电视剧中,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前面剃着光头,后面扎着长长辫子的中国男性。那么清王朝为什么要求男子的头发都扎成辫子呢?这个还得从满族人的祖先女真族开始说起。

女真族人信仰的是萨满教,按萨满教说法:头发在头的顶部,最接近上天,因此是灵魂栖息之地,极为神圣,所以头发是一个人灵魂的所在地。而作为游牧民族的女真族人,经常与邻居人种部落发生战争。像汉族人死后要回归故乡的传统一样,女真族也有类似的传统。

但是要将在外征战而死的尸骨运回故乡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所以女真族人就将战死沙场的将士的辫子带回故乡进行安葬,在辫子上写着阵亡将士的名字,进行招魂以求来世能投胎个好命运。

其次女真族作为游牧民族,经常需要在地 上奔跑,和野兽、敌军进行追赶。那么如果他们的头发不进行束缚,任由其在风中飘散的话,很有可能会挂到树枝。所以他们需要梳着辫子,行动会更加方便。以上便是清朝人扎辫子的由来。

清军入关的第二年,顺治皇帝便下令:所有人必须要剔除前面的头发,后面进行束发盘辫,如有不从者皆要杀头。当时下了这样一条规定“留发不留头,留头不留发”。清政府为什么要所有的汉人都留这长长的辫子呢?

清朝统治者满族人属于少数民族,而中原一带是汉族人的天下。满族人在入主中原之后,要巩固自己的民族政治统治。扎辫子是满族人的习俗,而汉族人的传统当中是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,是不允许对头发有任何的损伤的。

所以他下如此命令,便是看看有哪些人是不愿意真正的臣服于清朝统治的。以此方法来的巩固自己政治统治,排除一些不愿臣服于自己的人。中间也酿造了扬州十日、嘉定屠城的一系列惨剧。所以汉族人留辫子,就代表着是真正臣服于满族人的统治。那么清朝人这么长的辫子又是怎么打理的呢?

从电视中我们看到那个复杂的长辫子,编织起来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,更不用说经常来洗了。在清朝那个年代,经常发生战乱,一些地方的水资源也非常匮乏,所以不用说能够经常用水去洗头了。再说那么长的辫子清洗一次,又编成麻花辫,要花费很长的时间。

所以清朝人在春季和秋季冬季基本上都不怎么洗头发。在炎热的夏季的时候,即使在出汗之后,他们洗发的频率也大概就是15天甚至是一个月一次。平时女性为了掩盖头发气味,基本上就是用各种香料。所以真要是穿越过去,夏天周围真的是爽歪歪。

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,清朝的辫子就成为了腐败清政府的代言词,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象征。辛亥革命之后,孙中山先生便发布了剪辫令云:

“满虏窃国,易吾冠裳,强行编发之制,悉从腥膻之俗。今者清廷已覆,民国成功,凡我同胞,允宜涤旧染之污,作新国之民。凡未去辫者,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,一律剪除净尽,有不尊者以违法论。”

终于在中国,在华夏土地上流行了200多年的长辫子一时间全然消失,中国大地幻化出新的革命生机。

清朝满族人的辫子在早期是很小的,像猪尾巴粗细,能够从铜钱的孔中穿过,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粗长的辫子。到清朝中后期才有半个头那么大,那么粗长的辫子。有的史书说这也是汉族大臣长期争取的结果。

现在的人说起辫子,特指爱美的人将成束的头发编织而成的发型。如果一个小姑娘编上一根或几根好看的辫子就会显得特别的可爱。但梳辫子并不是女性的专利,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男士有时也会扎个马尾巴,以示与众不同,但必定是极少数的爷们才会这么干。

如果时光倒退到大清朝,情况就相反了,所有男人的前额头剃个精光,后脑勺上却留着一条又黑又粗的大辫子。其实,扎辫子也是一件很费功夫的事。先将三束头发并排放平,然后将左边一束和中间一束交叉,之后将右边一束和中间的一束交叉,如此反复。想想都矫情,一个五大三粗的大男人整天托个大辫子满街溜达,真是大煞风景。然而,这在当时是十分正常的事,就象吃饭睡觉一样。同时,这也是个硬性的规定,1645年,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:“自今布告以后,京城内外,直隶各省,限旬日尽行剃完。若规避惜发,巧词争辩,决不轻贷”,臣僚不得论奏剃发,否则“杀无赦”。看看,清朝的皇帝就是牛逼,管天管地,还要管老百姓头上的三寸青丝。其实,这是满族人的传统: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载:“建炎三年,金元帅府禁民汉服,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。” 金人可是满族人的老祖宗,话说回来,满族人也是遵循了老祖宗的做法。满人信仰萨满教,教义中说:头发是最靠近天空的,也是灵魂栖息之地,非常神圣。如果,一个人死在外地,辫子也必须剪下来送回家,经过招魂仪式才能安葬,这样你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。同时,满族人以打猎为生,前头剃发脑后结辫,是为了穿山越岭枝藤不刮发,射箭瞄准眼前无乱发遮当。

满族人入关后,强迫汉族人也学他们的样,剃发结辫。这下,汉族人不干了,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损伤”,这可是个原则问题。所以才有了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。”的说法。但是必定胳膊扭不过大腿,在大清的天下,谁敢造次,小命难保。就这样,在大清统治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,剃发结辫成了老百姓的习惯。但也有不怕死的,在太平天国运动中,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联名发布了《奉天讨胡檄》:“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,今满洲悉令削发,拖一长尾于后,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。中国有中国之衣冠,今满洲另置顶戴,胡衣猴冠,坏先代之服冕,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。”看来,辫子的作用还是很强大的,成了造反的源头。更有甚者,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来了,首当其冲就是剪辫子。然而,大出人们意料,老百姓们根本搞不懂剪辫子和革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。冯玉祥将军回忆说:辛亥后他手下那些来自农村的士兵被剪了辫哭哭啼啼的且不说,而且十分郑重地将被剪下来的辫子包好藏起来,那情形有点像太监阉割后,将割下来的命根子包好收起。还据史料记载:苏州革命成功后,一位新军的排长带兵在街头强迫剪辫,结果遭市民群殴。至于安徽首府安庆发生的乱子就更大了,拥护前清巡抚朱家宝的人利用革命党人强迫剪辫惹起的民愤,煽动市民闹事,一呼百应,成群的市民涌上街头,看见穿西装无辫的人就是一通拳脚,以反对剪辫为名,逼迫革命党人的都督王天培走人,结果还真的将王给挤走了。

看来,要改变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真是一件难事。好在,现在我们不必再为这样的事劳心费神,扎辫子或不扎辫子,不分男女,都是你的自由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人的辫子头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清朝人的辫子头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推荐
最新更新